“洋快递”将全面参与快递业竞争
国内快递行业又有大动作。最近,一条快递业市场将向外资企业全面放开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随着海外代购的兴起,国际快递与中国普通网民的生活联系也越来越
密切。业内人士表示,像FEDEX(联邦快递)、UPS(联合包裹)、DHL(敦豪速递)、TNT(天地快运)这样的国际快递企业巨头虽然早已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受限于政策等因素,仅占有海外快递的份额,而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若与中国快递企业相比,仅是很小一部分。外资企业一旦得到政策“松绑”,将会与中
国快递企业同台竞技。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不少业内人士也开始考量,如何应对外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洋快递”主攻
跨国业务
几家知名国际快递公司大多主攻国际路线。近日,记者致电UPS快递公司表明要由济南向成都寄快递时,却被告知济南网点尚未开通,原来他们的业
务大多集中在国际快递。记者随后拨打联邦快递咨询,得到可以邮寄的答复,但联邦快递仅可以覆盖包括各地省会在内的主要城市,部分二三线或者偏远地区的城市
难以到达。虽然国内线路多处存在空白,但多家知名国际快递话务人员都表示选择他们寄递的货物大多是走国际路线。
做多年淘宝代购的卖家王宁宁也给出类似答复。由于经常发国际快递,她熟悉的掌握四家快递公司各自的优点,“FEDEX和UPS的强项是走美洲
和日本线路,TNT在欧洲和西亚、中东有优势,DHL的优势则是去日本、东南亚、澳洲。”但问及是否选择用国外快递驻华分公司发国内快递时,她表示,“国
际快递的长处是走国际路线,国内做得网点不完善,有些价格也高,不如发圆通、申通、韵达之类的本土快递有效率。”对此,山东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称,“虽然一些快递企业已经入驻济南,但受限于政策等原因,济南对于不少国外快递公司来说,仅是一个中转站,业务覆盖不全面。”“洋快递”加剧布局国内网
点
以DHL、UPS、联邦快递、TNT为主的国际四大快递公司在经济实力方面是国际公认的,进入中国市场之路虽然不平坦,但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布局网点的步伐却从未停止。
公开资料记载,这四家公司都在1980年代进入中国,因为政策的限制,都和中外运公司合资成立了公司,DHL的合资合同期限是50年,其他三
家都是15年,所以,DHL成为这四家公司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家,其他三家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和中外运公司分家,独资成立相应公司。
来自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组织的一份题为《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的课题报告透露,2005年底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国际四大快递公司纷纷通过独资、并购、加盟等方式加速网点扩张,进一步强化了垄断地位。
2009年出台的《邮政法》明确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这里指的外商包括了外资和合资企业。而《邮政法》中所指的信件则涵盖了各类文件、通知等。如此一来,任何与“洋”快递有关的企业,都不能涉及公司文件、票据等业务。
四大国际快递企业虽受多重政策因素阻碍,但已在我国布局了日益完善的网点。据媒体报道,TNT已拥有33家分支机构,3个国际快递口岸;联邦
快递也已经覆盖国内200多个城市,并在58个城市设有投递点;UPS每周约有200个航班将中国与全球市场连接起来,服务网络覆盖超过国内330个城
市;DHL更是领先其他对手,在中国市场国际快递占有率达到40%左右,并计划到2015年在中国新增5个分支机构和20个销售办事处。
机遇到来。今年9月中下旬,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目前我国国际快递业务已基本对外资开放,主要城市国内快递业务也已对部分外
资企业分批开放。会议决定,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鼓励快递企业兼并重组,完
善和落实重组备案、外资并购审查等制度。
对此,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授刘华群表示,外资快递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其完成网点布局以后,与本土快递的竞争加剧必然会导致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中外快递企业叫板服务质量
业内人士分析称,外资快递与已经拥有庞大网络的本土快递企业相比,要撼动这些本土物流大佬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国内快递市场虽然广阔,但低
价竞争激烈,外资能否适应中国市场还需经受考验。但不排除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经济势力“入乡随俗”,同样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其次,根据
《2013-2018中国快递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我国消费者对于快递行业出现的延误、丢件、损毁等现象投诉不断。这也将成为外资利用优质服务抢占中国客
源的机会。
面对挑战,国内快递企业已悄悄应对。近日,一位国内知名快递企业山东分公司负责人就向记者透露,官方机构已同多家快递企业共商应对措施。也有部分国内快递 企业大佬公开表示欢迎竞争到来。顺丰速运副总裁李东起表示,“开放市场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对行业和消费者都有好处,我们不认为开放会对我们造成冲击,大家 是在市场公开竞争的环境下,这有利于提升我们的能力,做好服务。我们一直在转型,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关注电商市场;从去年开始关注整个合同物流市场, 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